加强人性化设计和建设,提高公厕服务品质

分享到:
点击次数:805 更新时间:2020年05月08日13:52:45 打印此页 关闭

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

 

公共厕所是体现人性化的重要载体,不仅因为其接待人流群体的多样性,还因为其功能分区的合理性,设施设备使用的便捷性、舒适性、安全性、隐私保护性。

 

在厕所革命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人性化设计和建设,提高老年人、儿童以及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的服务与关怀水平。

微信图片_20200508135612.jpg


提高人性化设计标准和水平


2000年起,我国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倒金字塔时期,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

 

国家统计局对国家抚养比的最新公开数据显示,201865岁以上人口高达16658万人,占社会总人口的16.8%0~14岁的少儿高达23523万人,占社会总人口的23.7%;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占总人口的6.34%

 

因此,对老年、儿童以及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的服务与关怀将成为未来城市公厕发展的必然趋势。

 

厕所设施的人性化是体现一个地区乃至一个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尺之一。

 

如何满足弱势群体生理和心理需求,让弱势群体得到便利、舒心和尊严是厕所人性化的重要方面。

 

老幼弱残包括了65岁以上的老人、0~14岁的少儿、孕妇、视觉听觉障碍人士等,与健全人相比,他们对于公厕通道、标识导引、厕位布局、功能的合理性及设施的便捷性等有更高的要求。

 

第三卫生间指的是在内部结构与设施上都不同于传统男、女卫生间的特殊卫生间,面积一般不小于6.5平方米,辅助设施也较多,主要目的是解决一部分特殊对象如厕不便的问题,如女儿协助老父亲,儿子协助老母亲,母亲协助小男孩,父亲协助小女孩等。

 

当不同性别的家庭成员共同外出,且其中一人的行动无法自理时,第三卫生间可以极大地提高使用者的尊严感与幸福感,充分体现了在公共设施建设方面更注重实用性与人性化的理念。

 

公共厕所建设要加强人性化设计,严格按照《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要求新建和改建公厕。

 

规范厕位尺寸,改善通风、采光条件,合理设置管理间、工具间;提高女性厕位的比例,人流密集场所女性厕位和男性厕位比例不小于2:1,其他公共厕所女蹲(坐)位的比例与男蹲(坐、站)位比例可为3:2

 

对老年人、残疾人专用间和第三卫生间,以及专用马桶、盲道、轮椅坡道、儿童专用小便器、婴儿盥洗台、扶手抓杆等人性化设施设备提出相应要求,满足不同人群如厕需求。

 

采用活动式公厕的,应至少配置一个无障碍厕位或第三卫生间及盲道、轮椅坡道、扶手抓杆等相关人性化设施

微信图片_20200508140015.jpg


完善人性化设施配置


厕所革命,不仅仅是一次技术的进步和革新,也是民生之本的体现。厕所革命既是技术的革命,又是人文观念的革命,也是改变人们生活的一个里程碑。

 

完善厕所的设施设备,就是厕所革命中很好的体现。

 

一方面需要成熟的技术支撑,另一方面也需要细化的人文关怀。

 

从技术角度看,目前行业内技术纷繁复杂,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但是,技术应符合当下现状,并且始终需要围绕厕所的核心功能,旨在打造健康舒适、绿色生态的如厕空间。“健康无臭化、超强冲厕效果、高效率节水减排”这三大目标是人们对厕所核心功能的追求。

 

从人文关怀角度看,则需要通过附加更多的人性化使用设备,为附近居民、游客、环卫工作者提供更舒适、更便捷、更贴心的使用感。

 

比如增加人性化基础配置:洗手池、镜子、厕纸等;人性化设计要点:专门针对婴儿的可调节灯光、合理的设施设备位置等;人性化提升配置:厕内WIFI、环卫工人休息室、市民活动驿站等。

 

考虑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需求,在新建改造公厕设计上,应更加注重第三卫生间问题,凡是条件允许的,新建改造一类公厕都要增配第三卫生间,从根本上缓解行为障碍者如厕不方便问题。

 

建议首先在以下三类公共厕所设置第三卫生间:固定式公共厕所,二级及以上医院内的公共厕所,商业区、重要公共设施及重要交通客运设施区域的活动式公共厕所。

 

一些城市在公厕人性化设施配置上走在了前列。

 

上海市所有由专人看管的环卫公厕,均已配备了标准化的便民服务箱。为方便残障人士使用公厕,环卫公厕内还配置了无障碍坡道、无障碍厕位、“方便凳”等助残助老设施。

 

北京市旅游景区2017年和2018年完成第三卫生间改造共70座;实现5A级景区第三卫生间全覆盖。

 

广州市1892座公厕配置了公厕“六小件”,758座免费提供厕纸、洗手液,671座建有第三卫生间,220座建有母婴室,92%的公厕男女厕位比例达到2:3以上,公厕无障碍设施覆盖率达90%

 

深圳市城市管理局编制发布了《深圳市高品质公共厕所建设与管理标准》等,要求新建、改造公厕完善儿童如厕、自动感应冲水、置物架等人性化设施配置,加强通风除臭、干湿分区、自动智能设备应用,同时还要求建设高标准母婴室、第三卫生间等,凸显人文关怀,彻底颠覆传统公厕形象。

 

在人文层面上,需要与城乡整体规划结合,融合城市整体文化形象,凸显人性化使用细节,让厕所这一建筑小品成为城市的人文写照。

微信图片_20200508140238.jpg


提高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精细化管理对于厕所而言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保障厕所的良好运行,同时可以延长厕所的使用寿命,为市民提供舒适的如厕环境。

 

日常管理要做到规范化、标准化,明确保洁标准、保洁范围、冲洗次数和时间节点,力争达到“四净三无两通一明”的要求。完善日常管理考评机制,形成检查、发现、整改、督办问题的闭环管理机制。

上一条:人民网:农村厕所,今年要大变! 下一条:人民网解读:中国为什么要进行“厕所革命”?